
人这一生,究竟为何而活?在鄂西的崇山峻岭中,一位名叫罗官章的“罗老头”,用他19年的孤寂与两根残缺的手指回答道:“党员就要像一颗种子,撒到大山里,就应该帮老百姓谋出路”。罗官章以一生坚守给出了关于生命意义的深刻答案。
人这一生,应为“信仰”而活。罗官章的信仰,从不只是虚无的口号,而是共产党人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宗旨的生命坚守。从上世纪80年代,他在牛庄当了13年的乡党委书记,到担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,仍继续对口帮扶牛庄8年,再到1997年,本可赋闲享受生活的他,却在退休的第二天,又重返牛庄。尽管时间在变,身份在变,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初心从未改变。正是这份如种子般纯净而坚定的信仰,赋予了他深入高寒地区、直面一切困苦、攻克技术难关的巨大勇气,为他19年的坚守奠定了最坚实的精神根基。
人这一生,应为“实干”而活。信仰若不付诸行动,便是空谈。为寻找让牛庄“荷包鼓起来”的好路子,他尝试过香菌、中药材、百合等多个产业。在将目标锁定在天麻种植上后,为攻克天麻有性繁殖的技术难关,他在海拔2000米的高山上坚守了800多天,进行了100多次试验,记录了3大本数据,甚至在一次菌材切割中,被锯片割断了两根手指,但鲜血与疼痛并没有让他退缩,仅休息10天后,他就带着伤,忍痛回到了实验基地。终于在2000年5月,在年冰冻期长达4个月的高寒山上,牛庄天麻结出了有性繁殖的第一粒种子,这“两根手指”也成为了他理想信念最沉重、最具体的“军功章”。
人这一生,应为“价值”而活。2016年,面对央视主持人“您自己有没有挣到钱”的提问,罗老淡然答道:“人民群众富起来了,我没有挣到钱,我很高兴。”这句朴实话语的背后,是他用19年实干为牛庄换来的沉甸甸的收获。如今,牛庄已形成烟叶、药材、蔬菜3个支柱产业,累计为村民增收5.1亿元,数以万计的农户走上了产业致富路,实现了“荷包里有钱”的朴实愿望。然而,比这些数字和产业更为宝贵的,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。他塑造了艰苦奋斗、勇于创新、无私奉献的“牛庄精神”,证明了“共产党员”不只是个称呼。
罗官章用自己的一生,清晰回答了“我是谁、为了谁、依靠谁”的时代之问。他将自己的生命化作一颗“种子”,深植于牛庄的沃土,更将生命价值的思考,播撒进无数人的心田。
稿源: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
作者:陈梦馨(随州市随县组织部)
责编:沈素芬【责任编辑:王舒娴】
股票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