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热播的古装剧《长安的荔枝》引起了不少关注,尤其是因为剧中出现了大量“外籍演员”。不少观众追剧时正津津有味,结果一看演员表却大吃一惊:“美国、日本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……这么多外国演员?”奇怪的是,剧里几乎没有一张金发碧眼的脸,仔细一查才发现,这些所谓的“外籍演员”其实都是长着中国面孔,却持有外国护照的华裔演员。
《长安的荔枝》是一部以唐朝为背景的古装剧,由央视出品,导演是曹盾,文学顾问则是著名作家马伯庸。这样的制作班底配置极高,主演阵容也非常豪华,包括影帝雷佳音、郭涛、岳云鹏、明道等实力派演员。刚开播,凭借精致的制作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,但谁能想到,这部看似纯正的国产古装剧,竟然藏着这么多“外国人”,从主角到配角都有涉及。
展开剩余81%先不说那些小配角,主要来数数主演阵容里到底有多少“外籍演员”,这能直观展现外籍演员对中国本土影视的影响:
- 卢奂由加拿大籍演员窦骁饰演
- 云清由美国籍女演员安沺扮演
- 何有光由澳大利亚籍男演员冯嘉怡出演
- 鱼承恩由日本籍演员芦芳生饰演
- 蓝哥由美国籍男演员蔡鹭扮演
窦骁大家应该不陌生,他曾因《楚乔传》大火,而他最引人注目的身份是赌王何鸿燊的女婿。安沺可能名字没那么熟,但她在《都挺好》中饰演的苏明玉让不少观众记忆深刻。其他几位演员也都有一定知名度,虽然他们各自的演艺经历不同,但共同点是:他们都有中国血统,却是持外国国籍的演员。
查了一下,除了安沺是纯粹的美籍华裔,其他几位都是随家人移民国外,长大后再回中国发展事业,暂时定居。尽管如此,身份毕竟是外国人,这也是网友争议的焦点之一:中国影视剧到底应不应该找外籍演员来演?
如果是现代题材,很多网友觉得找外籍演员无可厚非,但一旦涉及古装剧、近代历史剧,大家普遍认为不能用外国人。比如,英国籍的张铁林演乾隆皇帝,瑞士籍的斯琴高娃演孝庄太后,美国籍的刘亦菲演花木兰,这些都引起了广泛讨论。虽然他们长相依然是中国面孔,但这和历史事实不符,更别提那份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和自豪感,怎么可能寄托在外国演员身上?
当年《我和我的祖国》上映时,就因为导演陈凯歌是美国籍,演员中也有外籍身份,遭到了不少质疑。毕竟,这类电影是献给祖国母亲的礼物,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。如果用美国籍导演拍摄,那他奉献的到底是美国还是中国?如果影片讲述了中国人民如何击退帝国主义,抗美援朝的胜利,以及面对西方封锁仍坚持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历程,那常年接受西方教育、身份尴尬的外籍演员能真正理解并演绎出那种家国情怀吗?
本土演员从小背诵唐诗宋词,熟悉历史典故,了解先辈们的艰辛与坚韧,这种共情是外籍演员难以替代的。可是现在却出现了大量外籍演员在中国古装剧中演中国历史故事,而本土演员的位置反而被挤占,这让人不禁质疑,这到底意味着什么?
当然,并不是说外籍演员完全不能参演,比如像《金陵十三钗》中的“英格曼神父”这类明确的外国角色,用外国演员反而更合适。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抗战题材里的日本军官,经常由日本籍演员矢野浩二出演。
所以说,大家真正反感的不是外籍演员本身,而是担心中国故事的“根”被削弱甚至被外来文化侵蚀。毕竟,无论血统如何,国籍背后代表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毕竟与本土演员有所不同。
当然,也有部分网友持开放态度:“只要演技好,国籍无所谓”,或者“引进外籍演员有助于作品国际化”。那么你怎么看呢?
发布于:江西省股票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